把握黄金48小时!重症流感如何区分和预防?
近日,“流感”再次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,当下是流感高发期,由于其中文名称为“流行性感冒”,许多人看到“感冒”两个字,以为是普通感冒在流行,因而掉以轻心。然而,得了流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,甚至会有生命危险。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万~500万重症和29万~65万死亡。
今天,儿科徐芳芳主任将结合《2025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》再次和大家聊一聊流感的相关知识。
什么是流感?
流感即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、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。
得了流感有什么表现?
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~7天,多为2~4天。主要以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起病,体温可达39~40℃,常有咽喉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等,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。
此外,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,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、心脏损伤、心肌炎和横纹肌溶解、休克等。儿童流感并发喉炎、中耳炎、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。
注意: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,乙型流感患儿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,易与急性胃肠炎相混淆。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、拒奶、呼吸暂停等。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,无发热或仅为低热,反而咳嗽、咳痰、气喘和胸痛症状明显,也可表现为厌食和精神状态改变。
流感病毒怎么传染?如何防护?
流感病毒好发于冬春季节,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。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。
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流感病毒都有传染性,排毒时间多为3~7天,儿童、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,这期间应进行隔离。
流感病毒对乙醇、碘伏、碘酊、次氯酸钠等常用消毒剂敏感;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56℃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。
哪些症状提示重症,需及时就医?
流感病毒感染大多数为轻症,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,多于发病3~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,全身症状好转,但咳嗽、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。
最新一版诊疗方案里将流感分为轻、中、重、危重四种类型。其中重型及危重型需要我们格外关注。
一、重型
1.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:
(1)呼吸急促,RR≥30次/分;
(2)静息状态下,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≤93%;
(3)动脉血氧分压(PaO2)/吸氧浓度(FiO2)≤300。
(4)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,肺部影像学显示24~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>50%。
2.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:
(1)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;
(2)呼吸急促(<2月龄,RR≥60次/分;2~12月龄,RR≥50次/分;1~5岁,RR≥40次/分;>5岁,RR≥30次/分),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;
(3)静息状态下,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≤93%;
(4)鼻翼扇动、三凹征、喘鸣或喘息;
(5)意识障碍或惊厥;
(6)拒食或喂养困难,有脱水征。
二、危重型
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:
1.呼吸衰竭,且需要机械通气;
2.休克;
3.急性坏死性脑病;
4.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。
三、重型/危重型高危人群
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型/危重型病例,应当给予高度重视,及时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,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。
1.年龄<5岁的儿童(年龄<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);
2.年龄≥65岁的老年人;
3.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: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系统疾病(高血压除外)、肾病、肝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、恶性肿瘤、免疫功能抑制等;
4.肥胖者;
5.妊娠及围产期妇女。
黄金48小时的重要性
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/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,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,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。可减轻症状,减少并发症,缩短病程,降低病死率,所以黄金48小时内用药非常重要。
但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有重型/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患者和重型/危重型患者,如流感病毒病原学阳性,仍应该抗病毒治疗。
重型/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(尚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),可以进行暴露后抗病毒药物预防,且不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。
也就是说,体质差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建议48小时内用上抗流感病毒药物,而没患流感但有流感病人接触史的可以在接触后48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。
常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何选择?
口服药物:奥司他韦、玛巴洛沙韦(限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)、法维拉韦(适用于成人,孕妇禁用)
吸入喷雾剂:扎那米韦(限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,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不推荐)
静脉滴注:帕拉米韦
流感如何预防?
1.疫苗接种
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建议所有≥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。
2.药物预防
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可以在接触流感病人48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。
3.做好防护
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勤洗手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,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;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上臂或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;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,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佩戴口罩。
温馨提示:如果出现发热、流涕、咳嗽,肌肉酸痛等症状,又明显感觉比平常普通感冒症状重,就请及时到医院就诊,让医生给予明确诊断,尽早发现重症,并给于及时而专业的治疗,切勿延误病情。